行车更换钢丝绳应注意哪些技术要求和安全事项
行车钢丝绳更换,应该注意以下事项。钢丝绳的结构尽量与原设计一致,如6*19W结构。强度级应该与原先一样,如1770MPa,这样可以保证原设计的安全系数大小符合要求。直径必须与原设计一致,钢丝绳长度按照需要购买即可。现在,锰系磷化耐磨涂层钢丝绳是各种光面钢丝绳的升级换代产品,制绳钢丝的表面上有15-30克/平米的锰系磷化膜,是一种耐磨保护涂层,大幅度提高使用寿命,只是目前货源紧张比较难买。光面钢丝绳不耐磨,造成使用寿命比较短,属于淘汰产品。
钢丝绳使用寿命,与钢丝表面锰系磷化膜膜重大小是正比例关系,膜重越大则使用寿命越长?
矿井提升机使用的钢丝绳,需要耐磨损与防腐蚀,尤其是斜井使用的钢丝绳,耐磨损能力越强越好。锰系磷化膜是钢铁材料使用的一种耐磨保护涂层,钢制齿轮经过锰系磷化涂层处理,然后制造汽车齿轮箱,可以使用十几年不磨损。锰系磷化涂层钢丝绳,就是使用锰系磷化钢丝直接捻制的股绳,钢丝磷化以后不再进行拉丝,直接捻制钢丝绳,以确保钢丝表面的耐磨损与防腐蚀能力。锰系磷化膜越厚(磷化膜膜重越大),钢丝耐磨损与防腐蚀能力越强,锰系磷化涂层钢丝绳的疲劳寿命就越长,钢丝绳使用寿命与疲劳寿命是正比例关系,使用寿命越长就是质量越高。矿井提升机用钢丝绳,建议锰系磷化膜膜重15-30克/平米,也可以与生产商协商生产磷化膜膜重更大的钢丝绳,如30-40克/平米,磷化膜膜重较大,会增加制造难度与制造成本,而且对生产设备有较高要求。十六的钢丝绳磨损多少?
16毫米直径钢丝绳,允许磨损量是百分之十,磨损量达到百分之十时,也就是直径降低到14.4毫米时,就必须更换新钢丝绳。这样可以保证钢丝绳的安全使用。光面钢丝绳都是不耐磨的,光面钢丝绳的升级换代产品是锰系磷化耐磨涂层钢丝绳,钢丝表面有15-40克/平米锰系磷化膜,是耐磨保护涂层,防止磨损效果超过天天给钢丝绳涂油润滑,钢丝表面锰系磷化膜膜重越大则使用寿命越长,性价比也越高。
煤炭窄罐提升钢丝绳套什么定额?
煤炭炸罐儿提升钢丝绳套是什么定格?这个工艺应该比较复杂。定额不会太高。煤矿副井提升停止1个小时属于什么事故
攸县黄丰桥镇码井煤矿“1·11”运输事故调查报告2004年1月11日19时20分,攸县黄丰桥镇码井煤矿发生一起运输事故,死亡1人,直接经济损失8.6万元。事故发生后,根据《煤矿安全监察条例》等有关规定,长沙煤矿安全监察站组织攸县煤炭局、攸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、攸县公安局等单位有关人员参加的事故调查组,对事故进行了全面的调查,认定该事故为责任事故。一、矿井的基本情况(一)矿井的由来及矿井基本情况该矿于1993年开,于2003年重新核发了煤炭生产许可证,矿长刘建军,四证齐全。码井煤矿位于黄丰桥镇乌井村内,采用平峒暗斜井开拓,主井和风井均为平峒,设计能力3万吨/年。在风井安装了2台7.5KW轴流式通风机。平峒采用小矿车运输,暗斜井采用0.6米的矿用提升绞车提升,年生产能力3万吨,职工110人/天。使用2台90KW柒油发电机作备用电源。(二)事故前矿井安全状况6号暗斜井于提升钢丝绳于2003年12月15日更换。由于轨道变形严重,钢丝绳与天轮处的木支架摩擦厉害,轨道之上没有设置地滚子,所以到2004年元月11日时,钢丝绳断丝严重。由于矿井已于2003年12月28日放假,放松了对钢丝绳的检查,在事故发生前,没有发现钢丝绳已不能被使用。二、事故的发生经过和抢救过程(一)事故的发生经过2004年1月11日16时,矿安排罗中平、曹国新、李立新三人在6号下山清理巷道,朱清塘(女、无绞车司机操作证)在井下开绞车。李立新在主平峒椎矿车,曹国新和罗中平在6号下山下部车场上矸石。曹和罗在井下共收了三矿车矸石。至19时,已绞上来两矿车,在挂第三车前,罗先上去了,留下曹在下面挂钩。曹挂好第三车后,打了两下铃,便搭上矿车一起升井。当矿车运行至距暗斜井井口20米处时,与矿车相连处的钢丝绳断开,装满矸石的矿车跑车。在距起平处4米的地方矿车被卡住。曹在矿车的右下方,头在矿车上,身子被矿车卡住。事故发生时,李和罗均在上部车场,当时是19时20分。(二)事故的抢救经过李和罗发现出事后,马上跑了下去。两人用力去推矿车,没有推动,于是一起出井喊人进行抢救。矿方接到事故报告后,马上派人下井,把曹抢救出来时,曹已死亡。三、事故原因(一)直接原因:1、曹国新违反操作规程规定,搭矿车升井。2、钢丝绳已被严重磨损没有及时更换。(二)间接原因:1、在停产检修期间,没有制定停产检修的安全技术措施,致使作业人员在井下清理巷道时,没人检查钢丝绳,安全员下井不带瓦检仪,提前出班。2、井下绞车司机没有经过培训并取得绞车司机操作资格证上岗作业,同时绞车司机为女职工。3、现场管理不到位:井筒断面、轨道铺设质量差;钢丝绳与多处接触,磨损严重。4、对职工教育培训不到位:没有按照《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》第三十五条的要求对作业人员进行培训,致使职工缺乏应有的安全常识。四、防范措施1、认真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。2、加强现场管理,提高工程质量。3、更换合格的绞车司机并持证上岗。4、加强对职工的技术素质、业务素质和安全意识的培训工作。